清华大学推出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面向全球招收百名优秀中学生,采用本博衔接模式,为未来数学及相关领域培养领军人才。本次计划的特殊之处在于:招生年龄前移,特别优秀的初三学生即可报考;打破招生地域类别,统一标准、面向全球揽才;跨越高考限制,直接组织招考...
让语文课堂对孩子有吸引力,甚至让他们迷上语文课,这对语文老师的素质提出了挑战。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是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有学问,有思想,有情趣,有才气,有胸襟...
青年教师当班主任,有精力、有想法、有冲劲,但也常常因为繁杂的工作,陷入琐碎的日常中,容易迷失方向,失去成长的动力...如何管理好班级,如何做好自我管理,实现教师和孩子共成长?全国知名班主任、特级教师张万祥的12个建议推荐给你
很多老师也读书,但读的主要是与职业需要相关的实用的书,属于“职业性阅读”。明后天要上课了,今天赶紧找有关材料来读。或者要评职称了,立竿见影读一些“救急”的书。此外,就很少自由的读书、个性化的读书了...
近些年,填报高考志愿时,师范院校志愿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欢迎。尤其是国家和各地都以公费师范生的形式招收了一大批保编保岗的学生,这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压力之下,也得到了许多有志于从教的优秀学子及其家长的青睐。但在高考结束填报志愿之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太和谐的声音,对师范院校志愿存在着一些误解和偏颇,笔者认为,很有“正名”的必要...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沈奕斐在新书《做对“懒”爸妈 养出省心娃》中指出,这是因为父母陷入了“多米诺骨牌逻辑”——他们对子女教育非常上心,认为孩子身上一个小问题不解决,就会引起连锁反应,最后变成大问题...
因为疫情,现在只能在家上课复习;疫情未消,居家复习计划不知道怎么做。家长和学生都很焦虑,怎么办?针对这些难题,我们一起来听听西南石油大学心理发展与服务中心心理咨询与评估办公室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罗贤老师的建议,助力高三学子心理“防疫”...
疫情防控期间,我们每一位家长和老师都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家长该如何与孩子沟通?不同的交流方式又会带给孩子怎样的影响?家庭教育可以从哪些方面展开?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孙云晓老师聊一聊家长如何给孩子带来积极影响...
日前,原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王泽霖把毕生科研转化结余的8208万元全部捐给学校一事,引发各界盛赞。35年来,王泽霖的成绩有目共睹:3项专利、12个新药证书、主持创建重大禽病病毒种质资源库、创立浓缩灭活联苗研发平台,彻底攻克了新型高效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等多种重大禽病防疫难题...
父教缺失会带来哪些影响?父亲在育儿方面有何优势?怎样才能做个好父亲?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孙云晓在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好好做父亲》一书
怎么能让中学生背这么多?怎能一味强调“多读多背”学语文、教语文?高考怎么能让15%的学生做不完试卷?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北京市第四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李家声希望,在大家越来越重视语文教学的今天,让语文教育能真正走上正道——即通过“高贵的语文教育”,让学生真正明事理,明白如何做人,这才是目的...
数字世界以多种方式影响着儿童的生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副执行主任奥马尔·阿卜迪表示,儿童网络保护是大家共同的责任,照料者、父母、教师、执法部门、信息通信技术公司、民间社会组织、私营部门及儿童的携手合作至关重要...
一篇小组合作学习课的教案会被修改几十次,只为孩子们能在小组合作模式下的课堂上习得更多知识。走进郭老师的语文课堂,学生们自信快乐地交流,有提问、有补充、有评价,学习能力有了快速提升。郭丽花探索出了独特的“四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语文课堂上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为了提升教学水平,她利用多种渠道向区级、市级名师求教,多少个寒来暑往、日日夜夜,闫老师往返于市区与郊区之间,只为拜师学艺。不方便走进名师的课堂时,她便把名师们的教学视频当作宝贝,从中揣摩语文艺术的精妙,提炼语文教学的要领。
当她由三尺讲台转身做研训员后,才真正体会到世间还有一种幸福,那就是助力别人“化茧成蝶”后的欣慰与释然。北京市“学科德育”说课大赛备战正酣,已经在办公室为参赛的张老师指导了一下午的杨彩云正准备收尾。